认真学习江泽民关于反对和预防腐败重要思想(上)

发布时间:2006-10-09 来源:中国廉政网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至党的十六大的十三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时期。江泽民同志纵观世纪风云,总结历史规律,透析现实生活,围绕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科学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的一系列新课题。江泽民同志关于反对和预防腐败的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反腐败理论和邓小平新时期反腐倡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指导反腐败斗争的强大理论武器。
  一、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
  江泽民同志深刻阐述反对和预防腐败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极端重要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的科学论断。 
    江泽民同志立足于当代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局,认为坚持反腐败斗争是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保证。他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搞不好会垮台。经济搞上去了,如果腐败现象泛滥,贪污贿赂横行,严重脱离群众,也会垮台。”他指出:“贪污腐败现象是社会稳定、发展与进步的阻碍因素。它们破坏社会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和国家政策的实施,扰乱社会秩序和资源的合理分配,破坏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原则,侵蚀社会道德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只有坚决惩处贪污腐败,才能够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化解社会矛盾,消除可能引发的突发性事件,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与进步。他还指出:“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键是要始终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也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现在,人民群众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大的方针政策,是坚决拥护和支持的,总的是政通人和。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注意克服脱离群众的现象,听任腐败现象蔓延,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也会蜕变,丧失人心。”  
    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地位及其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认为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他指出,总体上说,我们党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能否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必须长期经受的根本性考验,也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长期的根本性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执政几十年的政党先后下台,有的已经衰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党的内部出了问题。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但要做到永远不脱离群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我们不警惕,不警觉,让那些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相违背的错误思想和腐败行为蔓延开来,那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江泽民同志鲜明地指出:“开展反腐败斗争,说到底是要在新形势下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使我们党更好地担负起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江泽民同志把反腐败斗争放到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下进行深入观察,认为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党同国内外敌对势力殊死较量的一个重要领域。他强调,我国反腐败斗争是在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分化、西化政治图谋的复杂背景下开展的,“我们与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上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腐败现象的蔓延不仅严重破坏党和群众的联系,而且“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我们的借口”。我们不能不看到这场斗争的复杂性。所以,江泽民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何正确看待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形势,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问题。”全党同志“既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又要警惕和防止敌对势力利用这个问题来诋毁党和社会主义”。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就是为了搞好我们的党,进一步增强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要我们党自己不腐败,自己不蜕变,谁也演变不了我们。” 
    二、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既要持久作战,又要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江泽民同志认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不会在短时期内完全消除。立足现阶段基本国情,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既要坚持长期作战,把反腐败斗争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又要增强现实的紧迫感,扎扎实实地把反腐败斗争向前推进。 
    江泽民同志认为,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他指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锲而不舍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十三年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党的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反腐败斗争新的伟大实践中坚持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反腐败斗争新的伟大实践。特别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为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江泽民同志认为,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正确的基本原则,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1993年8月举行的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是新时期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他在这次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科学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紧密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新的实际,明确提出了现阶段我们党正确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六条基本原则。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推进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第二,坚持突出重点,把工作重点放在党政领导机关和司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第三,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首先从高级干部抓起,包括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第四,严格依法办案,对违法违纪案件,要一查到底。第五,不搞群众运动,不搞人人过关。要鼓励和支持群众举报。第六,坚持惩治腐败与扶持正气相结合。江泽民同志认为,在我们党内,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大量存在的是风气不正的问题。开展反腐败斗争,对极少数腐败分子必须严厉惩处,使之在党内没有藏身之地;对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主要是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牢固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城。 
    江泽民同志认为,反腐败斗争必须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既要持久作战,又要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他指出,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文化水平还不高,法制和各方面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再加上我国历史上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残余思想仍然存在,对外开放也容易使国外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隙而入,而西方敌对势力又一直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千方百计拉拢腐蚀我们党内部一些意志薄弱的干部。这些因素的存在,使腐败现象还有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而且加大了我们反腐败斗争的难度。基于对社会历史条件的科学分析,江泽民同志得出两条重要认识:第一,由于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不是短时期就可以铲除的,因此消除腐败现象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如果把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仅仅看成是一个短时期的任务,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第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端正党风的任务依然繁重,某些消极腐败现象经过整治又有反复,有的仍然在蔓延。”全党同志“一定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把工作推向前进”,坚持“战略上总体规划,战术上分阶段部署,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阶段性成果”。这个重要思想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对党的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朱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