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服刑人员调查:狱中“官员”最渴望自由

发布时间:2007-10-17 来源:丽水市纪委监委网站

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调查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发现—— 

    狱中“官员”最渴望重获自由      

    最近,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通过派出检察官,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式,针对狱中服刑的职务犯罪人员的思想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由该院制作的问卷《原党员服刑人员统计调查表》,发到重庆监狱和九龙监狱65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手里,其中包括“最想说的一句话”、“最主要的三个愿望”等问题。日前,该院向《检察日报·廉政周刊》披露了调查结果。

    这些调查对象在服刑前都曾是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最高级别为副厅级,其中95%以上是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被判刑入狱。

    一名参与调查的检察官告诉记者,调查中多数被调查者不约而同地都在“最想说的一句话”后面写下了“渴望自由”,而年纪相对较大的服刑人员这方面的愿望更强烈。 

    检察官认为,调查结果看起来是平淡的,但细细思索,却令人震撼和警醒:坚守平凡才是一种合算的人生,更能享受真情幸福。检察官希望,在位的领导干部能吸取入狱贪官的教训,在工作中勤政廉洁,在生活中坚守平凡。    

    1希望:早日获得自由

    65名调查对象过去都曾是身居高位或手握重权,而这些当时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现在的最大希望却是早日重获自由。

    “身陷牢笼,周围是高墙电网,狱内的活动被限制在几个点和规定的线路,天地都变成了方的,不大的天空只能看到偶尔飘过的白云……想干的事干不了,想见的人见不了,想去的地方去不了,人生的最大痛苦莫过于失去人身自由。”

    这是一个被调查者说的话,但却能代表众多服刑人员的心声。调查中,全部调查对象都通过填表或口头方式,表达了对人身自由的强烈渴望。

    “活着出狱!”这是70岁的服刑人员熊某写下的最大愿望。熊某原是重庆市某区房管局局长,因犯受贿罪被判刑入狱,现在刑期还有8年。为了实现“活着出狱”这个目标,他每天坚持体育锻炼,甚至提出了改造思路和保障措施:“多挣分,早记功,用一个健康的身体冲满刑期!”“依法服刑,早日与亲人团聚过完余生。”记者看到,熊某填写的问卷墨色很浓,字写得很有力。

    重庆市某局原副厅级干部吴某,今年已经75岁,刑期还有12年,但他仍表示要“坚定不移地走立功减刑的道路”。

    在65份问卷中,中国银行重庆分行某支行原行长魏某的问卷格外醒目,问卷字迹工整清秀,三个愿望栏内都写着相同内容:“努力减刑,早获自由。”

    “法律的神圣是不可侵犯的。”问卷上的字迹非常工整。何某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现在刑期还不到一半。他在“最想说的话”一栏,写下了这句话。

    有30%以上的服刑人员还把有机会多做事、有机会多挣分、有机会立功都作为了主要愿望之一。检察官解释说,做好这样的事他们就有可能获得减刑。

    作为宪法赋予并保护的每个公民最基本的人身自由,如今成了这些人日思夜想的最大愿望,记者为之感慨不已。

    2盼望:回家与亲人团聚

    重庆市某区原副区长康某,博士学位,地质专家,一直是家中的骄傲。检察官在调查中发现,一提到父母,康某眼圈就红。他说:“想给父母打电话,又害怕给父母打电话,因为父母一听到我的声音就哭得不行。”

    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分行某主城区支行原行长黄某,在调查表的三个愿望栏内都只写了两个字:“回家。”思亲之切由此可见。

    某县经贸委原主任冉某即将获释,他最大愿望就是“自己病情不要恶化,父母还能见到我,能够在膝下尽孝”。某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谭某的愿望是“好好孝敬父母,好好报答家人的关爱,因为他们太辛酸,操了太多的心”。

    亲情是平淡生活的养料。记者看到,在调查表中,100%的服刑人员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他们对亲情的强烈渴望:“家人现在生活艰辛,祈祷儿女成才、父母安康、妻子平安。”还有人这样写:“以前忙于应酬,忽视了对家人关爱,现在后悔莫及。”调查中,一些服刑人员还表露出无尽的忏悔,认为自己使家人蒙羞辱、遭受心灵打击;有的则盼望早日回家,尽自己作为人子、人夫、人父应尽的义务。

    检察官介绍说,这些过去有相当身份的人,入狱前大都有幸福和美的家庭,但他们并没有感到要特别珍惜。如今,牢狱生活的亲情阻隔,才使他们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平凡亲情的无价和珍贵。

    3醒悟:平平淡淡才是真

    入狱前,65名调查对象对个人生活不同程度表现出不甘寂寞、不甘落后或不甘平凡,要高人一等,以致在灯红酒绿和物欲横流面前失足。入狱后,他们对生活都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冷静和深刻。他们表示,宁愿要一个平平淡淡的人生。

    重庆市某国有公司原总经理丁某,硕士学位,他的愿望是家人身体健康,孩子学习认真,自己出狱后自食其力。他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持平常心,干平常事,做平常人。

    重庆市某主城区街道办事处负责人汤某深深地感受到“平安是福、平淡是真”。某县县委原副书记林某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平平安安”。某区财政局原局长李某现在只求“儿子学有所成,家庭稳定,亲人平安”。

    重庆市某国有公司原董事长张某现年65岁,还有11年刑期,他的愿望只是“能陪老伴度几年晚年生活”。某县信用社原主任罗某今年已经55岁了,1993年10月因犯贪污罪被判无期徒刑,入狱后无期徒刑改有期徒刑并获减刑6年,已服刑近14年,即将获释。他的愿望是能为社会作点贡献,教育子女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

    一名检察官说:“这些曾经大权在握的人,对今后生活的愿望,都惊人的一致,就是想要平安、平淡、平凡,渴望纯朴的亲情、友情、人情。前后的反差,个中的缘由,确实令人警醒和深思。”

    

    4担忧:出去遭人冷眼

    65名调查对象过去在工作、生活中,都拥有太多的鲜花和掌声,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享受着大大超过一般人的人格尊重,可能无暇思考也用不着担心人格尊重的危机。但入狱后,作为接受教育对象,人格受到相当限制。参与调查的检察官告诉记者,他们在监狱开展调查时,在教学楼的楼梯间偶遇10余名服刑人员下楼,可能是监狱的规定,服刑人员见到检察官后,立即面向墙壁并低头让路。这,自然与平民百姓的人格平等相去甚远。

    刑满后的人格尊重问题也是他们目前的最大担忧:人们会不会长期把他们与罪犯联系在一起?亲人每次出门是否要有意躲过熟人?怎样面对老部下、老同事、老朋友?亲朋在世人面前能否抬起头?儿女前程会不会受影响?

    调查中,多数服刑人员都强烈希望不受社会冷眼、减少社会歧视,人格受到尊重,得到社会认同,社会能够宽容地接纳自己。正如一名服刑人员所说:“我即将获释,希望回归社会后尽快适应社会,走就业谋生之路,希望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他把近日来睡不着觉的担忧,真实地写在了问卷上。

    “我也曾为党和国家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请客观地看待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是王某最想说的一句话。王某今年52岁,曾是一家公司副总经理(副处级干部),因犯贪污罪于1996年12月被判刑入狱。他最担忧的是社会的冷眼和歧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早一点出狱,早日与妻儿团聚,侍奉白发老母”。

    一度备受别人尊重的他们,现在却感到平民百姓享受的人格平等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求,这就是他们犯罪所要付出的代价!

    5检察官:在三方面用好调研成果

    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参与这次调查的检察官告诉记者,通过这次调查,他们了解和掌握了服刑人员特别是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所思所想。该院将利用这一难得的调研成果,有针对性地做好三方面工作:

    做好服刑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近年来,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心理矫治已悄然成为继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之外的第四种手段。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的检察官说,他们将通过开展心理咨询,疏导服刑人员的情绪,教育他们好好改造,理性对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同时,促使服刑的职务犯罪人员多学法律知识,明白事理,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做好服刑人员的帮教工作。检察官们说,下一步他们将和监狱民警一起,对服刑的职务犯罪人员提出具体希望和要求,让其安心服刑,服从管教,争取减刑,早日出狱,不辜负政府、家人的期望。同时,重点开展个体帮教活动。检察机关将组织街道、社区帮教工作志愿者,与服刑人员进行面对面谈心帮教,帮助其丢掉思想包袱,认真改造,争取重获自由。另外,还将开展亲属帮教活动。检察机关将安排部分服刑人员与家属见面,用亲情来帮教、感化他们。

    警示他人自省自重。该院决定将《65名原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服刑人员愿望调查及启示》作为警示教育资料,采取宣讲、登报等方式,向广大干部尤其是手握一定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宣传。通过教育,使其自觉拒腐防变,用手中的权力为民造福,自己在事业上也有所建树。告诫他们,如果思想道德防线不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不但危害国家社会,还会危害家庭,自己也将失去自由。到时,将悔之晚矣。 (沈义 吴芬苑 杨洪梅) 

    检察官点评:领导干部请“坚守平凡” 

    领导干部,一个较为敏感的群体,他们能“耐得住平凡,守得住清贫”吗?一些过去位高权重的人,在身陷囹圄失去自由后,对平凡又有什么看法和领悟呢?

    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对重庆监狱和九龙监狱的65名原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服刑人员进行了调查。从这些人真实的狱中生活产生的人性化愿望中,我们感受到,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守平凡”。

    坚守平凡,是指在个人生活上做一个普通人、平凡人,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但不排除在工作上的开拓进取和不懈追求。坚守平凡看似平淡、低调人生,实则体现了人生的一种大智慧、足勇气、高境界。

    坚守平凡,是一种合算的人生,更能享受真情幸福。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人只有在一些东西失去后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学会算账。65名接受调查的服刑人员,想得到更多反而失去更多:政治上自毁前程,经济上倾家荡产,名誉上身败名裂,家庭上愧对家人,友情上众叛亲离,自由上身陷牢笼,健康上身心交瘁。

    坚守平凡,也是自我的超越,更能体现个人修养。一般人过平凡生活是容易做到的,而拥有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守平凡“不越雷池”则需要超越自我的良好素养。通过调查,我们感到现在挑战人们特别是有职有权的领导干部们的因素较多,归纳起来有七种:一是权力较大,因为监督不到位,谋求不正当利益简直是轻而易举。二是职位较高,说话管用,易于产生权比法大的幻觉。三是社会转型,各类暴富现象很容易引起公职人员心理失衡。四是社会上暴发户似的非正常消费观念,引发大量高消费、追逐奢华现象,易于滋生享乐攀比心理。五是手中有权,即使自己不乱来,别人也会主动拉拢腐蚀,而且手段花样翻新,理由听起来也冠冕堂皇,很容易舒服地中弹受制于人。六是如果教育不当,配偶亲属也会施加压力甚至狐假虎威。七是腐败都是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由胆小到胆大的过程,有人可能已经走在腐败路上而自己并不警觉。

    坚守平凡但崇高的境界,更能实现人生价值。65名服刑人员之所以失去了弥足珍贵的自由,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虚名浮利所累。一般人所拥有的诸如自由等太平凡不过的东西,竟是这些曾经以不法手段追求所谓不平凡人生的人经过灵魂煎熬、良知回归后的渴盼。所以,人一定要知足,坚守平凡才是最真实的人生,千万不能贪,否则,将会失去自由、幸福等原本所拥有的一切。

    希望每一个拥有相当权力、拥有美好生活的党员领导干部,以那些服刑人员为教训,自律、自警、自省,坚守平凡。这,就是我们进行这次调查的初衷和想要达到的目的。(杨洪梅 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副检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