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象溪镇象溪一村高氏:崇学尚德 有为乃大
白色基调,青砖点缀,松阳县象溪镇象溪一村有青山绿树鸟鸣溪谷,也有农人耕种黄牛低哞。五福临门、一元复始、步步高升、万象更新……一道道石门组合成象溪一村特有的石门广场,也静静守护着高氏家族的传奇故事。“朱熹讲学地、处州进士村”,高氏家族在此繁衍生息了1300余年,崇学尚德、有为乃大的家风家训深深地烙印在高氏子弟的血脉里,源远流长。
象溪一村远景
这个家族出了3位进士5位举人85位秀才
沿溪而建的象溪一村位于龙丽高速象溪出口处,距松阳县城16公里,依山傍水。
根据村志记载,唐神龙年间,翰林院大学士高鑑之子——国子监太学生高温乘船经过象溪一村,松阴溪水上下荡漾,高温坐在船中,只见一块象状巨石若隐若现,犹如一头大象盘踞溪中,高温认为此处风水独好,于是动员全家从钱塘迁居至此,在此繁衍生息。象溪一村村委会主任高劲松告诉记者,如今的象溪一村村民多为高鑑后代,全村共有人口700余人,85%以上的村民姓高。
崇学尚德是高家人血脉传承的家训。村里至今保留着高氏宗祠,高氏祠堂是松阳县规模最大的祠堂之一,整座祠堂高大气派。祠堂内有12根用石头打造的柱子,分别为四根方柱八根圆柱,象征着“天圆地方”。而在正门,还有两长两短四根石柱支撑着门廊。这里既是象溪高家子孙尊祖敬宗之地,也是高家传承祖德家训、教育点化后人的地方。
宗祠内还有一楹联:“诗曰思无邪,礼云乐象德”,这正是以《诗经》《礼记》为题材,教育警示后人做人要始终保持正派的思想,不可有邪恶之心;持家育人要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
在家训影响下,象溪高家子孙传承了正派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和温润的性格,世代崇学尚德,先后出过3位进士、5位举人和85位秀才,可谓人才辈出。
高焕然:官可不做,人不可不为
高氏在象溪一村垦荒立业,耕读并行,世代相延。自后梁直至明清,象溪出了许多卓尔不群的良才,如后梁乾化二年(912)进士高浩、明初武陵县知县高祖谅、清顺治二年(1645)福建延平府通判高可汲、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高焕然等。清朝后期,中秀才者就有高良培、高益飞、高良祺、高良春等17人,“秀才村”的美誉实至名归。
其中以高焕然最为有名。高焕然17岁时考中贡生头名,光绪乙酉年拔贡,光绪丁酉年乡试中举人,后入选拔贡,次年进京会试,联捷进士,是光绪戊戌年进士第三十六名,曾官至福建钦州知府,官正四品。因为看不惯清朝后期朝廷腐败,高焕然毅然辞官回乡,留下了“官可不做,人不可不为”的家训。回乡后,高焕然积极创办学校、致力于劝学,并主持编纂了松阳县志,被评为松阳县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高焕然谨遵象溪高家祖训,为人正直、家规甚严,对下一代的教育和管教也是十分严格,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高家后代子孙把“做人”和“有为”放在首位。据家谱记载,高焕然的弟弟高斐然读书时倍加勤勉、为官时又十分清廉,“历官数载,两袖清风。每至一邑,仅携一仆,徒步单车,门生除束脩外,凡有私馈概郤不受,人皆以廉俭称之”,高家子孙里崇学向善的典范。
高家叔侄同为我国第一代飞行员尊崇祖德践行忠义
空军烈士高自元(1912-1936) 空军烈士高威廉(1915-1938)
在历史的潮流中,高家人恪守着自己的操守,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抛头颅洒热血,誓死守卫家园。高劲松告诉记者,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高家就有一对叔侄,是中国第一代飞行员,最后为国捐躯。
高劲松介绍说,叔叔名叫高自元。1935年夏,高自元以优异学业成绩和高超飞行技术毕业于中央航空学校第四期,是我国第一代飞行员。高自元驾驶飞机技术精湛,他驾驶的飞机能在山顶松树的夹缝中侧身穿过,当时国外进口的飞机,全部由他试机。1936年农历九月初三,在江西省南昌机场上空,高自元对意大利进口战机进行试飞时,战机气缸爆炸,高自元壮烈殉国,年仅24岁。
另一位则是高自元的侄子高威廉。1934年,高威廉考入中央航空学校学习轰炸机驾驶,七七事变时,高威廉向当局请缨杀敌,奉派前线轰击敌方军舰,屡建殊绩。
1938年7月19日,高威廉奉命从武汉出发至湖口轰炸日军敌舰,完成任务后飞返武汉上空,遇敌军轰炸,高威廉乘第四机奋起应战,由于后援不继、众寡悬殊,油箱被敌军射中致机身着火,眼看飞机即将爆炸,高威廉将飞机撞向日军敌机,壮烈牺牲,牺牲时高威廉年仅24岁。
高劲松说,我国第一代飞行员共67人,高自元和高威廉叔侄2人便在其中,两人也成为象溪高氏尊崇祖德践行忠义的典范。
一寸山河一寸血,每一个为国牺牲者都永垂不朽。
践行“美丽文明公约”赋予高氏家风新内涵
长期以来,高氏家族形成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核心要义的高家家训“八要歌”:一要孝,父克慈,子克肖;二要悌,兄要恭,长要事;三要忠,事上敬,待人公;四要信,言要实,心要正;五要礼,说伦常,讲道理;六要义,但论情,不论势;七要廉,用度省,取舍严;八要耻,莫咎人,只怨己。
高家家训将“八要歌”记入象溪“高氏宗谱”,朱熹讲学旧地、村中主街等显要位置也可见“八要歌”。“八要歌”时刻提醒高家后代不忘祖训、尊崇祖德。高氏宗祠门口白墙上也有“八要歌”,高家子孙途经此地或者进出宗祠都要重温一遍家训,提醒自己要时刻秉持正直的性格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高劲松告诉笔者,在高家世代祖先的身体力行和谆谆教诲之下,“思无邪、乐象德”成为象溪一村高家子孙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甚至外姓的高家人也广受熏陶。
村里的高家媳妇谢丽娇谨记楹联教诲,身体力行地践行“公正尚德”的理念,每天起床,她先拿着钳子和垃圾桶绕村一圈捡垃圾。她的行为也感染和带动了整村的高家人。
新任村干部在村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
如今,象溪一村已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在村子内,经常可以听到村民们路不拾遗的善举。一个雨夜,一位游客遗失了手机,一位老人捡到手机后回家用塑料袋将手机包裹好,然后将其放置在原位置一旁的防雨处。第二天,拿到失而复得的手机的失主深受感动,但村民们却已对这些善举习以为常。
近50年来,高家也是人才辈出。象溪籍的高级工程师、大学教授、解放军师级以上干部、研究生等共有30余人。
在高氏宗祠外的白墙上,经象溪高家人集体签字承诺的“美丽文明公约”与宗祠内的楹联内外呼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象溪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蓝倞徐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