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清廉丽水 >> 莲花灯 >> 家风家训

【浙丽·家风家训】乐善孝义篇

丽水城区谭家:世誉不足慕  唯仁为纪纲

发布日期:2018-09-11 08:44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说起丽水城的名建筑,少不了酱园弄里的谭宅,青砖黑瓦,雕梁画栋,这座四进的大院经历了180年的风雨,如今,依然挺立在丽水城最繁华的闹市区中。清中期,靠商业发家的谭家从江西徙迁丽水。谭家以“仁”为家训,富泽一方,第五代后更是由经商转为教育,一心致力于社会教育事业,倡导办新学、开民智。以商入儒,谭家自此成了书香传世的名门望族。

  

  谭家的修身之路:唯仁为纪纲


  从大众路沿着酱园弄向东走,没几步就到了谭宅,谭宅门额正中,高悬着阳刻楷书“德星映瑞”四个大字,深吸一口气,迈过牌匾下高大的木门,白色的砖墙隔绝了外面的喧嚣,身处其中,院落高深、气势恢宏,谭宅的百年风雨,充盈其间。


  由于年久失修,加上不合理使用,曾经的谭宅残损情况非常严重。去年3月,丽水市文管部门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谭宅进行了修缮,如今的谭宅,白墙黑瓦,木窗长廊,沿着碎石子铺就的小路穿越其间,仿佛穿越到百年前的道光年间,昔日处州府第一豪宅的风貌依然清晰可见。


  记者根据谭家第八代子孙谭大年的相关回忆文章,梳理谭家在丽水的历史。


  


  谭宅是因经商而置下的家产,据谭大年考证,谭家原籍江西南丰,南丰毗邻著名的夏布产地宜黄县。清朝乾隆年间,第一代谭氏太祖来丽水贩卖夏布,拓开市场后便定居丽水。第二代第三代仍以经商为业。当时的高井弄长约30米,谭家在巷里开了两家当铺:上当店和下当店。因此高井弄又叫当店弄。


  

  谭家经商,以仁为本,族里内外,讲究诚信,童叟无欺,同时,谭家人有取有施,热心公益,乐善好施。


  因经营有方,谭家积聚了较多财富,到了第四代,谭家商铺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第四代子孙谭学贵开始买地置业,在普通人家还在建造泥墙房的时候,谭家已经在酱园弄建造起大宅院,先后建造了五栋砖屋。


  现存的谭宅便是由谭学贵主持建造,据说是5座砖屋里规模最宏大、工艺最精巧的第四栋。谭宅占地面积约16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92平方米,通面宽30米、通进深55米。上下二层楼,七开间,门厅、正厅、后寝、下房四进,天井轩廊连接,是一座布局合理,构造考究,工艺精美的砖木结构合院式民居。


  建造谭宅时,正好遇上了荒年,谭家为富则仁,告知灾民,凡愿来做工的不计时日,每天都可以免费吃饱饭(以工代赈),一时间,来帮工的村民络绎不绝。由此,谭家还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因为工作不赶工时,谭宅的工程工艺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十分精细。


  到谭家第四代时,谭家各房子孙已开始由商而儒,有多人考取秀才,更有提为贡生,谭家成为了儒商望族。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丽水知县张铣修撰的《丽水县志》,列位参校采访的谭家族人有谭学海、谭学周和谭炯三人。


  推动丽水近代教育发展


  由商入儒,谭家人首先想到的是开启民智。自谭家第五代子孙谭献开始,谭家开始了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可以说谭氏一门对丽水近代教育的启蒙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处州中学的第一任、第二任校长便出自谭家,城内最早的女子学堂就创办于谭宅。此外,谭家还筹建了丽水崇正学堂、囿山小学。


  


  出生于道光年间的谭献,自幼好学,是清末岁贡生,能诗擅文。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后,一些有识之士认为,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屡遭列强的欺辱,主要原因是民众没有受到科学技术的教育,民族文化素质低,只有发展新式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才能最终走向强国之路。谭献就是认同应走教育强国之路的知识分子。从戊戌变法(1898)开始,他在宅中举办私塾,集本族亲友及闾邻之女弟,教授文学、算术,开府城女子就学之风。由于学识渊博,授业有方,名声远播处州,十县均有学生慕名来读,他们就寄宿在谭宅楼上。


  处州南明书院创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后改名莲城书院。光绪年间,谭献曾任教于莲城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莲城书院改为崇正学堂。三十一年(1905)处州知府将崇正学堂改为府立处州中学堂,经费从府库支付,聘任谭献为中学堂总理(即校长),他便是“百年老校”丽水中学的第一任校长。光绪三十三年(1907),中学堂改称监督,聘任制改为公推制,处州十县劝学所公推谭献长子谭云黼为处州中学堂监督,他便是“百年老校”丽水中学的第二任校长,至宣统元年(1909)因病辞职。


  丽水城最早的小学囿山小学也是谭献创办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谭献任处州中学堂总理前,提请拨出圭山书院田租和颜氏宾兴田租,在圭山书院创办崇实初等高等小学堂,自任校长,崇实两等小学堂就是囿山小学的前身。


  宣统元年(1909)谭献与毛管封、刘廷煊等又创办了“处州第一女子学堂”,就设在谭宅楼上,这是处州最早的女校。谭献办新学、兴民智,生平树育桑梓,桃李盈庭,宣统二年被推举为浙江省咨议局议员。谭献拥护辛亥革命,在他即将谢世的19121125日,仍与其他中学堂教员项华黻、陈子俊等亲率学生队伍到岩泉迎接光复军。


  谭献长子谭云黼是贡生,曾留学日本。谭献次子谭云黻是优贡生,曾在处州中学堂任教,后到北京财政学堂求学,在杭州与秋瑾等留日志士相识,民国初年任国会议员,大总统题匾“儒林模范”褒奖。谭献第五子谭云陶、六子谭云陔都曾在处州中学堂任教。


  退不终否进亦避荣家学渊源流传


  在谭家天井上,镶刻着夏侯湛的《东方朔画赞》“退不终否,进亦避荣。”居士蒙秋月的禅语“人之一心,只可检点。”谭家的后人们,也以此为倚,牢记“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的家训,代代相传,存续着谭家的书香之魂。


  谭家从第八代开始,走向了更大的社会舞台。定居在美国旧金山的谭大年,早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后获美国阿拉巴大学化工硕士学位,曾任美国柏油研究所研究员、中原大学教授、系主任,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将其编入1983年版国际名人录及1982年有成就名人录,还组建高福化学工业公司,任总经理20年。


  1923年出生的谭申禄生于浙江丽水酱园弄谭家大院。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毕业后在中国航空公司当飞机驾驶员,飞行于著名的驼峰航线。1946年到上海造船厂任工程师,1954年调到北京交通部水运局任工程师,1966年调到天津塘沽新河船厂任工程师,直到1984年因病去世,享年61岁。


  谭家第十一代子孙谭玲曾在2006年回到丽水,专程参观了谭宅。在她眼里,自己虽然长在北京,但感觉自己就是丽水人:“无论走多远,丽水的谭宅,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即使已经败破暗淡无光,但其内在的光芒却始终璀璨如初。”


  如今,丽水谭家已繁衍至第十二代、十三代,人丁兴旺,人才济济。定居在外的谭氏子孙数以百计,其中不乏博士、博士后、教授、设计师、总工程师以及经理、总经理。(蓝蓝义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