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为迎接建党100周年,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真正以党史照亮前行之路、以党史洗涤心灵之尘、以党史激发奋进之力,本微信公众号特别策划推出“献礼建党百年·清廉故事”专栏,展示各县(市、区)本地党史中富有地方特色的清廉元素,以及历史上的御史故事。
本期推出《献给毛主席的一柄宝剑》。
1956年9月8日的《浙江日报》,在第一版显著位置“迎接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专栏中,刊登了一篇题为《献给毛主席一柄宝剑》的新闻: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夕,龙泉县城关镇铁器生产合作社的社员把一柄他们自己制造的宝剑献给毛主席。
宝剑是龙泉的特产。过去全国各地以及欧美许多国家都曾向龙泉的手工业者订过货。但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对手工业生产进行摧残,宝剑生产几乎完全停顿;到最近成立了生产合作社后,才又开始了生产。
这次城关镇铁器社献给毛主席的宝剑,全长三尺,剑壳是用花梨木做的,并且包着白银,银上面凸出一条龙和其他花纹,剑柄是用牛角做的,艺术加工非常精细。
宝剑在9月2日送到中共温州地委,将由温州地区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转送给毛主席。(文求)
在这篇报道的下方,还令人注目地配发了《龙泉宝剑介绍》一文,介绍龙泉宝剑悠久历史和传统特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龙泉宝剑在省级党报上,罕见地作为头版头条新闻亮相。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恢复传统工艺品生产。1956年春天,为响应人民政府“手工业合作化”的号召,当时的一批铸剑师傅加入了龙泉县城关镇铁器生产合作社,并组织了“龙泉宝剑生产合作小组”,恢复了停产已久的龙泉宝剑生产。这时,从北京传来消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为了表达对党中央和毛主席指引大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龙泉宝剑重放光彩的感激之情,大家经过一番商量,决定打造一把龙泉宝剑献给毛主席。这就是这篇新闻稿的来历。
献给毛主席的这柄宝剑制作过程,已故龙泉文史专家曾若虚先生,在其1963年8月采访铸剑艺人的笔记(现保存在龙泉市档案馆)中,有如下记述:“这把宝剑长32寸,剑身的两面,一面嵌着‘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9个正楷字,以及‘一九五六年七月一日龙泉县铁器社敬赠’等字样;一面是北斗七星和龙凤呈祥的图案纹样。剑鞘是上等花梨木制,鞘口白银镶嵌对称的'双龙戏珠'图案,鞘身三个银护环,镂刻衬叶牡丹花,都是凸花浮雕。剑柄是牛角制成,护手是银饰对称的两个凸花虎头。柄端系着橙红色长丝绦。”可见此剑精工细作,精美绝伦,代表了当时龙泉宝剑的最高水平。
这篇《献给毛主席一柄宝剑》的新闻稿作者“文求”,即廖文求先生,他在30多年后(时任龙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又撰写《一把宝剑》一文(刊登于1990年11月7日的《浙江日报》)。他回顾了“献给毛主席一柄宝剑”的经过后,文中如此写道:
“……没隔几天,龙泉县委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一封信。信中说,毛主席是从来不提倡向他赠送礼物的,你们县委却给毛主席转送来一把宝剑,这是不对的。现汇上人民币200元,转交给铸剑工人,并转告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谢意。这笔钱如果有多,要退还中央;如果不够,由县委先垫付,然后再补汇。今后,不许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件事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既是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又是最忠诚的人民公仆。”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重读这“一柄宝剑”的新闻,无疑是一次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